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昨日世界的是是非非

昨日世界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是這百年來少有的通才,他原本是洛杉磯加大(UCLA)醫學院的生理學教授,他在膀胱生理學的研究讓他獲選上美國藝術及科學院院士;另外他也是著名的鳥類生態學家,他在生態學的貢獻讓他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我在博士班上生態學時,就讀到他的一些生態學模型,雖然內容已忘光了,不過對生理學家能做出超乎一般生態學家的成就,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他的研究也涉及演化生物學、人類學和生物地理學,他在生理學系退休後,還被UCLA地理學系聘為地理學教授。賈德.戴蒙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這本「科普書」中,真接提出他的創見:各大洲的「自然資源」(也就是生物地理)本來就分配不平等 ,所以導致各地社會的發展在起跑點上就有落差。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得獎作品把生物地理學帶進了人類學、歷史、經濟學、政治學的研究當中,激發了學界許多討論。這樣的原創性和影響力,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以降罕見的。

他接著在《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從復活節島上的玻里尼西亞文化、美洲的阿納薩茲印第安部落與馬雅文明、到格陵蘭島的維京人族群等等,檢視歷史上文明的衰頹、興盛與延續之因:為何一些曾經繁榮鼎盛的文明從此殞落、滅亡,走上毀滅之路,而一些文明得以存續下去?我們又能從這些歷史教訓中學到什麼?

戴蒙在《大崩壞》試圖從中尋找出這些文明最後滅絕的原因與模式。除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威脅、友邦的支持等因素之外,他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一個社會面對環境問題的應變能力如何。戴蒙透過《大崩壞》提出一個迫切、亟待解決的問題:人類社會要如何避免這種生態性的毀滅?即使我們現在過得非常富裕(尤其是米國天龍人),可是生態界出現的警訊卻開始出現。他認為,這些都是尋求社會永續發展所必須深刻思考的課題。




戴蒙在《槍炮、病菌與鋼鐵》探討人類社會的命運,《大崩壞》解讀人類社會可能的明天,而在《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中,戴蒙再接再厲地聚焦九大面向: 戰爭與和平、爭端的解決、養兒育女、老人安養、應變危險、宗教、語言與健康等,逐一爬梳其歷史脈絡,試圖借鏡傳統社群來審視我們自己的文化與文明。

戴蒙開宗明義地指出,我們大都把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視為理所當然,如搭飛機旅行、通訊、文字、肥胖等。我們的祖先在六百多萬年前和黑猩猩的祖先分了家,我們智人的祖先大約在15萬年前出現在非洲,在這麼漫長的歷史中,我們過的是原始的生活。

戴蒙在新幾內亞進行超過卅卌年的田野調查,雖然他的研究對象是鳥類,不過他在和當地土著打了卅卌年交道後,自認有些心得,所以就在《昨日世界》一書中和大家分享。




戴蒙認為,我們仍能從目前存活在世上的傳統社群一窺遠古祖先的生活方式,然後再檢視我們在這百年才出現的現代化生活中,我們迷失了啥,有啥是傳統社會可以再指導我們的。《昨日世界》試圖以第一手的描述,來生動呈現人類社會的過去。從演化史來看,人類社會直到昨天才出現遽變,而我們那已然適應傳統生活型態的身體和社會習俗,身在現代情境之中不免出現問題。

他主要從他最熟悉的新幾內亞傳統社群,來探討各種問題。戴蒙也不希望我們對傳統社群產生浪漫的憧憬,畢竟傳統社群有些習俗慘無人道,應該揚棄,但人類社會的共同問題,如兒童教養、對老人的照顧、爭端的解決、冒險與身體健康等,傳統社群仍有我們可借鏡之處。例如在書介中的這幾點:

  • 親密、自由的親子教養方式:讓孩子晚一點斷奶,增加成人與幼兒的肌膚接觸,帶寶寶出門時,讓寶寶直立,而且面向前方,孩子一哭泣就立刻趕到身邊照顧,給孩子探險的自由,以及幫孩子想出有創意的遊戲,而非只是讓他們打電玩或玩現成的益智玩具。
  • 讓孩子學習雙語:很多傳統社群的孩子都會說兩種或更多的語言。學習雙語不但不會阻礙孩子的語言學習,反而有助於他們的思考,豐富他們的人生。
  • 改變飲食習慣:傳統新幾內亞社群,無人死於中風、糖尿病落心肌梗塞。少糖、少鹽、多吃新鮮蔬果、慢食、多運動等皆有助於預防現代文明病上身。
  • 提高危機意識:新幾內亞人知道在叢林中不可在枯死的大樹底下睡覺,即使在地上看到一根樹枝也提心吊膽。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他們粗心大意,總有一天會 大禍臨頭。今天我們生活中最大的危險不是恐怖份子、核子反應爐、墜機等,而是日常生活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尤須謹慎提防車禍和醉酒,上了年紀之後上下樓更 必須小心翼翼,注意別在浴室摔倒。




《昨日世界》也是戴蒙系列作品當中,最具個人色彩的一本,因為他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談他在新幾內亞套到的消息,甚至多到有點像是半自傳。有朋友告訴我,變老有幾個症狀:「躺著睡不著,坐著一直睡;舊的一直提,講過就忘記XD」,戴蒙不厭其煩地講述他的新幾內亞過去的種種,似乎像是種好漢要提當年勇的感覺。

讀完這本書的心得呢?我先得說,這本書很好看,因為賈德.戴蒙的文筆真的很不賴,難怪他的書從《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The Third Chimpanze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後,本本暢銷熱賣。可是,我讀完這本《昨日世界》後,真的很想吐槽說,這本書裡頭真的有哪個要點,是真的非得要到新幾內亞和原始部落的土著共處之後,才會發現的?如果有,請告訴我XD

我不曉得這樣的吐槽公不公平,因為畢竟我們不是米國天龍人,我們亞洲社會,不管是我現居的台灣,還是來自的馬來西亞,才在這廿卅年內脫貧。就物質生活和社會風氣而言,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的改變,可能比戴蒙和他祖父母的改變都還大!另外一點,米國是個相對新鮮的國家,雖然也快不行了,他們不像我們亞洲社會這麼崇拜祖先,甚至常常還以為祖先比我們有智慧,害我都以為亞洲人相較於歐美人的進化,是不是一直在退化到一代不如一代啊,他們更相信創新的力量,而非傳統的智慧。

況且,米國天龍人儘管現在有種成天幹譙其他國家罔顧人權破壞原住民的生活等等等,他們自己在幾百年前在米國境內,就在血緣上或文化上滅了大多數的印第安人部族。你現在在台灣還可以看到原住民過著和我們不同的生活,可是米國印第安人幾乎全都過著現代化的生活,他們的傳統幾乎全都只有留存在博物館裡,然後很多土著開著賭場接客。所以當一個在兩個劍橋(哈佛大學在麻州劍橋市)受過良好教育的上流社會白人,看到新幾內亞原住民,心裡產生的震撼和疑問,當然會很大驚小怪。

可是,先別管新幾內亞的原住民,如果祖父母還建在,去問問他們,或者問問爸媽小時候的記憶,恐怕你就有資格嘲笑這位大師了XD 怎麼說,戴蒙大驚小怪地解釋新幾內亞原住民女生十幾歲就生養小孩了,還有有些土著的小孩吃奶到三四歲。我阿嬤來自福建泉州南安,小時候就一直聽他說,她三天大就賣到別人家了,長大後我才知道原來她是童養媳。她說她小時候並不清楚,一直到十幾歲時吐槽曾祖母成天只會看戲不理家務,曾祖母一氣之下要她和阿公立即成親,她才嚇死了XD 還有,她說她那個年代,所有孩子都吃母乳吃到四歲才斷奶,我爸一旦惹火她,她就會拿這來嗆我爸XD

好玩的大驚小怪還罄竹難書。例如,部落戰爭?他鐵定不曉得過去台灣的泉彰械鬥,還有他好像也不曉得黑幫火拚吧;戴蒙的最後一章說明 鹽、糖、油、懶之罪,這些不必去過新幾內亞也能清楚了吧?比較新幾內亞和美國小孩的玩具?小我十幾歲的小弟和小妹,玩的東西幾乎完全不同了耶;要學雙語?現在除了英美加紐澳等天龍國,有哪國有種只讓國民學單語啊?所以說,賈德.戴蒙的這本書,對我們來說新意恐怕不多,對英美人士才更新鮮,我們終於可以超英趕美了Orz 讀完這本書,我都覺得連我在馬來西亞的經歷,都可以用來寫書來騙騙台灣人了XD

樹大招風,賈德.戴蒙從《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昨日世界》,都遭受一些批評。我自己是認為,有些批評有其道理,有些參考看看就好。很多批評,是指稱地理和環境並無法解釋近代西方列強的堀起,也過度簡化地理和歷史的交互作用等等。不過,《槍炮、病菌與鋼鐵》還是很成功地解釋了,為何各地人類社會差異極大、人類文明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特例,為何只有極少數社會發展出了文明等等。

經濟地理學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所寫的《寰宇主義與自由地理》Cosmopolitanism and the Geographies of Freedom)便花了近一個章節來批評它(請參見〈泛科學:《槍炮、病菌與鋼鐵》沒告訴你的事 另一種地理的剖析〉);美國MIT發展經濟學家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哈佛政治經濟學家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指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所以照他們說的,「笨蛋!問題在制度!」。不過他們還是盛讚戴蒙給了他們不少研究的靈感(請參見〈國敗論-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對戴蒙的《昨日世界》攻擊最力者,多數來自文化人類學界,可說是惡評如潮(請參見Anthropology & Jared Diamond – World Until Yesterday)。很多人類學大力批評戴蒙對於「田野調查」的理解,指出與人類學專業的方法訓練不同,不過戴蒙在《昨日世界》卻已表示,人類學家的專業調查,也可能遺落許多寶貴的資訊,因為那些土著可以有很多東西不想讓外人看到,他主要是調查鳥類,和他們交了朋友可以套到更多資訊等等。

有些批評,有可能是來自人類學界兩大領域的視野不同:生物人類學(或稱體質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或稱社會人類學),戴蒙基本上是演化生物學家,擅長用達爾文的天擇理論來解釋一些人類的社會文化現象,可是有些文化人類學家對這很感冒。不過,同樣是演化生物學家的書,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的新書《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在見地,還有論證的嚴謹度上,比起《明日世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請參見〈世界,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糟嗎?〉)。

我有幾位朋友,對戴蒙最大的不信任,是來自2008年發表於《紐約客》雜誌上的一篇文章Vengeance Is Ours,據稱是他與新幾內亞高地一位具名土著的對話,由此來探究部落氏族之間的報復殺戮與正義觀。但是該報導裡的主角卻人指控戴蒙捏造事實,文章中的對話也從未發生,還跨海打了民事官司(詳細請參閱:Jared Diamond's Factual CollapseJared Diamond misleads UK Observer Editor)。有人認為,此事對於戴蒙的學術聲譽傷害極大。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有點保留,一來《紐約客》是知性雜誌,不是學術刊物,二來如果戴蒙不用真名,或者先加一句「有待考證」,那是否就能躲掉了指控?

我個人的猜測是,戴蒙可能從新幾內亞司機那裡聽來一些八卦,那位司機或許打了嘴砲、吹了牛,戴蒙見獵心喜也沒查證,就加油添醋用真名寫成了一篇《紐約客》文章。結果主角得知了非常剉屎,因為和實情差太多了,於是就告戴蒙誹謗等等。當然,真相只有當事人清楚。 


人類學家對戴蒙的批評,其實還蠻值得探究。也由於戴蒙並非文化人類學家,他對人類社會多樣性的認識相當粗淺。隨便舉個例子,已有大量的人類學研究在分析人類價值和經濟活動的多樣性,例如《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這本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的好書一比,就可以瞭解兩者在深廣度的差異,不是好幾倍而已,而是好幾數量級,儘管後者只談一件事--債務,而戴蒙談了很多件事(請參見〈債的歷史和演化〉)。

還有,人類學家指出,戴蒙過度把狩獵採集社會的生活方式當作是人類的過去。可是,卻有人類學家指出,例如有些南美的狩獵採集社會,是因為西方列強入侵後,為了活命被迫放棄農耕地逃入森林後造成的,戴蒙一味把他在新幾內亞看到的當作一直沿續而來的傳統,是要小心檢驗的。而且,社會文化是會隨著氣候和地理環境變遷的,很難說新幾內亞的原住民在文化上和我們的祖先有多類似。

另外,除了一手觀察,戴蒙在《昨日世界》似乎也大量了列舉了許多對他的論點有利的人類學資料,這樣也會造成嚴重的偏誤。許多人類學家對他攻擊最強力的其中一個實例,是他指出狩獵採集社會是很暴力的。然而,卻有人類學家指出,許多傳統部落的暴力,其暴力相向根源,是西方殖民以及資本主義對資源的剝削造成的。而戴蒙完全忽略該可能性,一味一廂情願地用統計數字來和現代國家做比較,這也引來許多原住民的抗議。

也由於戴蒙沒有人類學訓練,他只是粗淺地把新幾內亞或非洲土著的生活方式和西方白人的生活方式作二元化的區分,而迷失了許多細緻的文化意涵,以及更精細的歷史脈絡。儘管他宣稱和新幾內亞做了卅卌年的田野調查,卻還是帶著「西方、受教育、工業化、富裕和民主」(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sed, rich, and democratic,簡稱WEIRD「怪異」)的眼光來看土著,而不是人類學一貫強調要以「本土」的精神去理解「在地」的文化。戴蒙的書不過是強化美國白人的刻板印象。

總而言之,《昨日世界》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請帶著批判性的精神來讀它,有些章節你或許會有收獲,有些章節你或許會發現是大錯特錯,如果你能清楚分辨其中值得參考之處,以及該思考並批判之處。

昨日世界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