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嗎?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Subliminal: 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Subliminal: 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是本心理學好書,雖然作者是位理論物理學家。看完了這本書,就驚覺到原來我們平時對自我有多麼不知不覺。

意識僅是自我的冰山一角,還有更龐大的未知潛意識有待科學家去發掘。其實,潛意識對科學家來說,可能更像地球上的海洋,雖然佔了四分之三的面積,但我們對它的瞭解,可能仍不如月球。我們對自己心裡真正在想啥,以及我們表現出來的行為,常常所知甚少。除非是得道高僧,大多數人都讓潛意識給悄悄操控了。

老實說,我對一位理論物理學家會寫出一本心理學的科普書感到十分驚訝,因為相對物理學的硬科學,心理學是軟科學,因為前者有嚴謹的數學推導,而且常常可以控制良好的環境下做非常精準的實驗,可是後者嘛……我有些學物理的朋友甚至私下表示,對他們來說心理學根本不算科學XD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作者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在加州理工接觸到了世界頂尖的神經科學家,因此對心理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可讀性很高,還榮獲今年的「筆會/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PEN/E. O. Wilson Literary Science Writing Award),這是由美國筆會(PEN American Center)頒發的文學寫作獎項之一,獎金一萬元美金,是由兩次榮獲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的哈佛演化生物學家E·O·威爾遜(E. O. Wilson)、好萊塢名星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以及E·O·威爾遜生物多樣性基金會(E. O. Wilson Biodiversity Foundation)創辦的。此獎項的目的是鼓勵如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和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的《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之類,向大眾介紹科學並且深具影響力的科普作品。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是第三屆筆會/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得主,第一屆得主是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的《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請參見〈癌症的人性傳記-萬病之王〉),第二屆得主是詹姆斯·葛雷易克(James Gleick)的《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這些不可多得的科普好書都有繁體中譯本。

曼羅迪諾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理論物理學博士,曾任德國慕尼黑的馬克斯·普朗克物理及天文物學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洪堡研究員(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現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在他唸博士班和早期在加州理工學院做研究期間,他發展了微擾理論(perturbation theory)來解決量子力學的特徵向量( eigenvalue)問題;在洪堡研究員期間,他研究介電質(dielectric media)的量子理論。

曼羅迪諾的生涯頗戲劇化,因為他實際參與了戲劇製作 :p 結束了洪堡研究員的工作後,1985年他隻身到好萊塢發展,並曾為當紅電視影集《神探亨特》(Hunter)、《百戰天龍》(MacGyver)、《星鑑奇航記: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等編劇。1993年,他離開好萊塢,改行去發展電動遊戲,和導演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名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及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合作推出多款電動遊戲,還榮獲了幾項大獎;同時他也把理論物理的研究當作業餘嗜好,並著有《歐幾里得之窗》Euclid’s Window: The Story of Geometry from Parallel Lines to Hyperspace)。

他在2005年回到加州理工任教,並且同時寫作科普書,著有《隨機法則》The Drunkard's Walk: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和《費曼的彩虹》Feynman's Rainbow: A Search for Beauty in Physics)、與霍金合著《新時間簡史》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和《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與喬布拉(Deepak Chopra)合著《世界觀的戰爭》(War of the Worldviews: Where Science and Spirituality Meet -- and Do Not)等科普好書。

曼羅迪諾最新的《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打破了神經科學、心理學和哲學的傳統分野。《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指出,雖然藏在人心深處,可是人類可以相當準確的擷取潛意識信號,因為潛意識的運作是人類的演化中生存機制的關鍵。在人類長久必須面野外艱險環境,人類無法啥都要由意識來做判斷才行動,臨機應變的能力常常攸關生死。

過去榮格(Carl Jung,1875–1961)、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和其他許多心理學家,都努力想詮釋人類的潛意識行為。然而他們運用的方法包括內省法、觀察外顯行為、研究腦部缺陷的病患,或大腦中植入電極等等方法,只能提供模糊且間接的知識,無法清楚地解釋人類行為的真正根源。

直到這廿幾年,科學家才開始能以比較精確的方式,測量潛意識的運作。這要拜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fMRI)所賜。fMRI藉由偵測血流增減,觀察大腦不同部位的活動情形,因為大腦活動會些微改變血流量,其3D成像定出更精確的大腦結構與功能關係。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探討了百年來心理學關於潛意識的爭議,並且結合了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許多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來探討關於我們所未知的大腦知覺和決策,以及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曼羅迪諾的父母是納粹大屠殺下的倖存者,他在書中也多次提到,出生波蘭富裕家庭的母親在集中營歷劫歸來,落腳美國伊利諾州的小鎮後,她的行為如何被改變。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首先探討大腦的兩個層面,用許多有趣的例子指出,潛意識悄悄操控了意識,大腦的許多運作,大部分都在意識之外「喬事情」。我們常常不假思察的判斷、感覺和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往往出人意表,因為平時我們對潛意識的存在是多麼地不知不覺。我們並不明白我們為何做出的決定,而且環境因子的影響也比我們所知的還巨大。許多行為經濟學的研究也一再顯示,我們常常不理性(請參見〈神經經濟學教您如何避免錯誤投資的大腦煉金術〉)。更賤的是,大腦甚至還會在我們的記憶中創造感覺。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用一個盲視(brightdsight)患者,演示即使意識無法「看到」東西,可是只要眼睛仍是正常的,潛意識仍舊處理來自眼球的資訊。《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裡有一些實驗,讓你就可以馬上做做看,來實際瞭解到,原來我們的視覺有盲點、聽覺有漏洞,你看到的跟你聽到的,都已經失真了。我們感受的世界並不真實,可是我們毫不起疑地全然接受潛意識捏造出的視覺,雖然讓我們有機會生存,卻不是最精確的圖像。

關於記憶,《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指出,我們其實「記得」那些從未發生的事。回憶時我們會不自覺的捏造事實,捏造出的記憶如一再被要求重新回想之下,還會愈來愈根深蒂固。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記憶就是被扭曲了。所以眼見不能為憑,美國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冤獄,都是目擊證人指證錯誤造成的。事實上,我們只能記得重點,細節就全靠想像填補,這或許就是「羅生門」的由來。相機般的記憶力,反而會讓人生困難重重,因為小細節的改變就讓人連朋友都認不得了。我們常創造出我們所相信的記憶,要植入假記憶並不困難。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繼續談到社交,指出沒有人能是孤島,尋求情感支持是我們的本能。人們會參加支援團體,反映了與他人聯繫的需要,顯示我們有希望得到支持、認同和友誼的基本需求。我們不可能完全不管別人怎麼想,就是社交需要讓我們大腦演化出現在的心智,來推敲他人的想法。《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也提到一項新學門-- 社會神經科學(social neuroscience),探討社會過程和社會行為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並且利用神經科學的概念和方法來啟發和完善社會過程和行為的理論。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再來探討潛意識如何控制了你的社交行為。我們的手勢、體態、表情,以及說話時悄悄流露出的態度,已經無意間透露出我們不管想不想顯露的訊息,也都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並影響了我們對他人的看法,但我們卻毫無所覺。會靠非語言訊息察言觀色的人,就有好人緣。

怎麼說,比說啥更重要。多有說服力,深受音頻、音色、音量、抑揚頓挫、說話速度,甚至控制音頻和音量的方式等等影響;據說把妹時,低沈的嗓音更有效;而肢體的輕微碰觸,也能改善他人對我們的好感;同樣的辯論內容,用聽的和用看的,勝負完全逆轉,《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舉了1960年甘迺迪(John F. Kennedy,1917-1963)和尼克森(Richard Nixon,1913-1994)總統的辯論為例,聽廣播的投尼克森贏了辯論,可是看電視的人卻認為甘迺迪贏了。

不過我們的喜好也可能是因為刻板印象(stereotype)而來的。《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指出,我們就是忍不住要分門別類貼標籤。沒有任何東西百分百完全一樣的,我們在世上遇見的人事物全都獨一無二,但若如此看待人事物,我們恐怕會困惑到無法生存。為了加速對外界的反應,我們唯有把它們分類,把什麼都歸為同類和異類。可是分類卻影響了我們的判斷。不過我們還是能用意識打破潛意識的分類,所以歧視還是不能有藉口的。

我們不僅會分類,也會分別同一國和另一國,內外分明地成群結黨。《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舉了「強盜洞」(Robber Cave)的心理學實驗為例,顯示嚴重到暴力相向的敵我認同感可以多沒道理。我們不一定喜歡每個人,但潛意識自我對內團體成員的喜好,都會再多一些。團體認同,也決定了我們的所做所為。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合作,是打破團體藩籬的契機。

雖然我們有社交需求,但我們同時也在演潛意識的獨角戲。《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指出,我們可能永遠沒辦法知道,怎麼會有這種和那種感覺。我們甚至要到顫抖時,才知道我們生了氣;也要到流淚時,才知道我們傷了心。生理反應也會影響我們的情感,控制好身體,就能調整情緒,反之亦然,這在禪修和瑜珈訓練中早就不是秘密。大腦也是編造理由的高手,當試著解釋自己的感覺和行為,大腦會從儲存的社會規範心智資料庫中,找出看似合理的答案。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最後談到,自我形象和外界認知總有很大的落差,我們就是忍不住自我感覺良好。怎麼想,就會看到啥,一旦關係到自己,就很難客觀,連科學家都不見得能公正。跟自己見解相同的,就是合理的,反正我們會找理由來合理化。潛意識這個未知的自我,怎麼竟然如此霸道地主導著意識呢!?可是潛意識卻也是雙面刃,少了潛意識,我們會完全迷失自己。想成功,一定要相信自己!潛意識讓我們可以對這殘酷的世界抱著正面的想像,才有勇氣去面對各式各樣的人生挑戰!


本文原刊登於【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泛科學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