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地圖的歷史和故事






在到美國加州唸博士班前,我幾乎是不看地圖的,也並非是宅,是因為從前在新竹唸書時,出了校園能去的地方也就市區、南寮和青草湖,到了台北也幾乎只會到捷運能夠到的地方。可是到了米國,卻要自己開車,窮學生能省則省,當時GPS也不算便宜,所以把地圖背在腦海裡最實際。

從前我非常討厭地理,所以跟著不喜歡看地圖吧。畢竟中學時期,唸地理就只有一招,就是背多分。我們中文學校很克難,師資嚴重不足,所以學校認為我們初中有個大國的地理沒上到(忘了是中國還是米國),不如高中再補上。那位老師其實教得很不錯,所以我勉強還是唸了點書,可是有天背到一半,突然覺悟到,這種考過就忘的東西,有什麼意義?還不如去看武俠小說,至少可以學到江湖的賤招,所以期末完全拿零分。

可是到了老外的地盤唸書,我卻愛上了地理,有事沒事就上維基百科讀史地的條目。在美國加入AAA(美國汽車協會),可以每年拿很多地圖,包括國家、州、郡縣、市鎮、國家公園等等的地圖。只要出遠門,就事先要幾份地圖來作功課。房間牆上就貼了幾張地圖。在柏克萊唸書的強者我同學,還從紐約帶回一個浴室簾幕,是世界地圖,他們把去過的國家,還用小貼紙標上。

Google地圖推出時,觀看這個世界的方法,又進了一大步。無論如何,在外有份地圖在身上,總是叫人放心。現在地圖更是智慧手機必備的,連過去出門前要作的功課也免了,只要沒遇到手機沒電或者網路塞車。不過成也地圖,敗也地圖,蘋果的iPhone就差點栽在他們的爛地圖上。

對只要走過一次就能認路的人,我是很佩服。對過去連地圖都沒有,就敢上路到處冒險的探險家,更是五體投地。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出海前,連地球是圓的扁的都還不確定咧。如果哥倫布遇到穿越到過去的人,早知道印度那麼遙遠,不僅方向不對,中間還隔了美洲大陸,恐怕歷史就要改寫了吧。

《地圖的歷史:從石刻地圖到Google Maps,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On the Map: Why the World Looks the Way It Does)這本好書,作者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熱情地帶領我們進入中世紀的宗教奇想,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十六世紀晚期的三角測量、十八世紀的經度確立、二十世紀的飛航與空中觀測,從穴居人首次在石頭上刻下地圖開始,從古董手稿、航海圖、地圖集,一直介紹到螢幕截圖以及手機App,用130張地圖穿越了一萬六千年的時空。

不管真正完美的地圖該是如何,真正在製作和使用地圖的,是人!地圖不僅是我們認識這世界的圖像,東南西北的位置以及其中出現的東西,就是我們對世界認知的重建。有人的地方,就有地圖,因此《地圖的歷史》也介紹了許多自吹自擂的商人、吹毛求疵的測量員、天馬行空的哲學家、一擲千金的收藏家、不可輕信的航海家、初出茅廬的地球儀匠、緊張兮兮的館長以及貪得無厭的征服者等等,即充滿文藝情懷又帶有科技感。

地圖不僅是我們看世界的窗口,也是窺視人類慾望和想像的窗口,所以《地圖的歷史》當然少不了藏寶圖、龍出沒地圖、謀殺案地圖、火星上的地圖。窮人與富豪地圖、電影地圖與藏寶地圖、獵捕章魚用的地圖、非洲詐騙地圖、南極洲地圖,還有那些烏有之地的地圖等等,讓我們瞭解到人類究竟想要從這世界找到什麼,並且認識到文明的興衰。

不過因為《地圖的歷史》寫了許多西方的歷史,對我們來說可能沒那麼平易近人,不過歷史中的人性,古今中外仍是一個樣啊!《地圖的歷史》雖然寫的是地圖的歷史(廢話XD),但其實是我們人類文明的歷史縮影啊!


書摘:

地圖大小事:這裡有龍-《地圖的歷史》

自己形成的地圖-《地圖的歷史》

麥卡托有什麼好的?-《地圖的歷史》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