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隱形果園中的種子哪裡來?

種子哪裡來?

An Orchard Invisible: A Natural History of Seeds


花卉,無疑是這世界上最美麗迷人的東西。植物開出花,並不是要讓人欣賞而已,對它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藉由花卉吸引授粉者,最後讓卵受精長出傳宗接代的種子。

最近讀了一本不可多得的有趣科普書《種子哪裡來?》An Orchard Invisible: A Natural History of Seeds)。《種子哪裡來?》閱讀起來非常輕鬆愉快,人文氣息濃郁。作者強納森.席佛頓(Jonathan Silvertown)是英國空中大學的植物生態學家,他的植物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和文學造詣高深,書中關於種子的種種趣事軼聞都讓人大開眼界。席佛頓從神話、科學、文學及藝術層面來談種子的各種面向。


《種子哪裡來?》的譯文非常優美,譯者也很用心地為中文讀者加了許多有用的譯注,還有三篇很棒的推薦文,而且書末完整地呈現原注和索引,在台灣翻譯書普遍偷懶的情況下(尤其是科普書),《種子哪裡來?》在編譯上的用心非常值得大力鼓勵!

《種子哪裡來?》探討了什麼呢?在書中十幾章中,總共探討了以下多樣的主題:演化、性、授粉、遺傳、天敵、大小、數量、果實、散播、命運、萌芽、毒素、油脂、啤酒、咖啡、飲饌。在每一章的開頭,作者用了諺語、詩句等文學作品來當開場白。

《種子哪裡來?》指出,每一顆種子都是天擇千錘百鍊的演化產物。人類的文明,就是建立在生產種子這件事上。幾千年以來,人類的政治主要就是試圖控制種子的生產和分配這件事上努力,而種子也反過來控制了人類的文明發展。

種子對人類文明有多重要呢?俄國植物遺傳學家尼古拉·瓦維洛夫(Nikolai Vavilov,Николай Вавилов,1887-1943)組織了一系列的植物學及農藝學探險隊,收集了來自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種子,並創立了位於列寧格勒的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種子庫。這個種子庫甚至在二戰的長達28個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都被勤勉地維護著。儘管要經歷挨餓的痛苦,他的一個助手白白地餓死了,身旁卻儘是可以食用的種子。 現在位於聖彼得堡的瓦維洛夫種植業學院(N. I. Vavilov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ant Industry,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растениеводства им. Н. И. Вавилова)仍然維護著一個植物遺傳資料庫,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遺傳資料庫之一。

為了讓人類能夠在日後幹出天大的傻事後仍有種子能夠延續文明。挪威政府在北極地區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International Seed Vault,Svalbard globale frøhvelv),這個世界末日種子庫在距離北極點約1000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Arctic Svalbard archipelago)的一處山洞中,約一億顆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攝氏度的地窖中。在這樣的條件下,小麥、大麥和豌豆等重要農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長達千年;而生存能力最長的高粱種子,大約能存放萬年。此外,該種子庫堪稱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可承受裡氏6.2級地震,更可抵抗核武攻擊。種種安全、冷凍系統讓這座被譽於「植物諾亞方舟」的建設經費超過九百萬美元。價值不斐的地窖建造費由挪威政府負擔,維持費用來自挪威政府和全球作物多樣性信托( 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但世界各國皆可到此儲存植物種子。

儘管種子對人類文明太重要了,可是人類幾千年來卻還是忽略了種子在自然界中的多樣性和重要性。因此,席佛頓從演化和生態學的角度,從種子的起源談起,告訴我們種子在自然界不可磨滅的重要地位。他的博學多聞,娓娓道出種子的科學知識,同時探討人類使用種子的各種方式。席佛頓指出,推動種子故事發展的就是「演化」,天擇為生命的新挑戰發掘新解答。於是植物不斷繼續向更惡劣的環境中的新挑戰提出對抗,於是種子得以在一個又一個新戰場中延續它們的生命。

《種子哪裡來?》告訴我們,種子的存在是因為有「性」這件讓人難以啟齒的事。美麗的花朵以所以存在,就是要吸引動物幫它們交配;植物慷慨地結出美味營養的果實,也是為了讓動物帶著他們子孫趴趴走。當然也有獨立的種子,靠自己的力量隨風飄揚自己趴趴飛;演化賦與植物的智慧,讓種子它們能夠年復一年處於休眠狀態耐心等待好時機;種子也廣泛地被人類運用發展成新品種,並製作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包括食物、食用油、香料和藥品。

除了種子本身的演化和趣事,席佛頓也擅於發掘種子的軼事,帶領我們探索種子與世界的交會,從萊姆病(Lyme Disease)、人類色盲、 關島的肌肉萎縮症,到美國麻州賽倫鎮(Salem, MA)女巫審判事件,讓我們見識到種子如何操縱著人類的命運。

這本書唯一的缺點是沒有彩圖,很多書中描述得非常有趣的植物和種子,不禁讓人忍不住想要當起心靈中的園丁,瞧見它們的盧山真面目,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都要配上一台iPad隨時Google一下。另外,雖然《種子哪裡來?》引用了不少西方的經典文學作品等來讚頌種子的神奇,不過因為文化畢竟不同,讀起來還是有種距離。雖然市面上有 《楚辭植物圖鑑》《詩經植物圖鑑》《唐詩植物圖鑑》《成語植物圖鑑》等書,不過大多是圖鑑而已。不知有天能不能也讀到一本引用中華古典文獻來探討種子演化的中文書。

文末說段趣事,我上週二早上去中研院分生所聽了一個有趣的演講「Domest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探討酵母菌的馴化,以及釀酒特性上的分化等。主演者是來自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的賈斯汀‧費依(Justin Fay),當晚讀這本《種子哪裡來?》就讀到探討釀酒發酵的第15章中有討論到Justin的研究。正好我們實驗室有同事是Justin在芝加哥大學唸博士班就認識的好友,就請我幫忙在第二天中午安排一個飯局。我告訴Justin在這本《種子哪裡來?》中讀到他在演講中提到的研究。他原先不曉得,不過開心得馬上眼睛大亮。自己在實驗室中埋頭苦幹進行的研究,有一天能被寫入教科書或科普書,這是所有年輕科學家的夢想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歷史大口吃喝

The Sky of Gene - 不能再浪費

The Sky of Gene -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