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費城、紐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美國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稱「自由照耀世界」(英文: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文: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週年禮物。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位於美國紐澤西州澤西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國自由島(Liberty Island)的重要觀光景點。

DSC02765


檢視較大的地圖


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國塞納河的自由女神像作藍本,法國著名雕塑家巴特勒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1834-1904)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為藍本。

巴特勒迪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Région Alsace),在巴黎學習建築和繪畫,自由女神像是因為美國擺脫英國獨立而由英國的宿敵法國送給美國的。巴特勒迪塑造自由女神像時據說是依照自己母親的面容。由設計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的法國建築師艾菲爾((Alexandre Gustave Eiffel,1832-1923)設計內部支撐鐵架和整個支撐結構。巴特勒迪為了安置女神像,親自到美國選擇地點。由美國人集資建造塔座。整個銅像分成350塊,裝了214個包裝箱用船運到美國。原型樹立在巴黎塞納河(Seine)畔正對著愛菲爾鐵塔。

巴特勒迪的其他作品包括在阿爾薩斯和瑞士邊界的貝爾福山(Belfort)上為紀念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勝利而雕刻的巨大的「貝爾福的獅子」(The Lion of Belfort);由斯特拉斯堡(法文:Strasbourg,德文:Straßburg)送給瑞士巴塞爾(Basel)的雕像「瑞士援助斯特拉斯堡」(Switzerland Succoring Strasbourg),感謝在普法戰爭中來自瑞士的援助;在華盛頓的巴特勒迪公園(Bartholdi Park)中的巴特勒迪噴泉(Bartholdi Fountain);在紐約聯合廣場(Union Square)的拉法葉(The Marquis de Lafayette Statue)雕像;波士頓教堂的「四個吹號天使像」(The Four Angelic Trumpeters);以及法國里昂(Lyon)的巴特勒迪噴泉(Fontaine Bartholdi)。

巴特勒迪在巴黎死於肺結核,下葬于蒙馬特公墓。

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所戴頭冠有象徵世界七大洲及五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徵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並揭幕。

自由女神像高46公尺,加基座為93公尺,重200多噸,是金屬鑄造,置於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傳媒大亨約瑟夫‧普利茲(Joseph "Joe" Pulitzer,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現在的底座是一個美國移民史博物館。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

自由女神像重達229公噸,高46公尺,底座高47公尺,高舉的火距離地面93公尺,腰圍10.6公尺。女神像的嘴寬達91公分,高舉的那隻手臂長達 12.8公尺,手指長則為2.4公尺,比一般男人還高、還長。左手持的書版長7.2公尺,寬4.1公尺,厚61公分。整座銅像以120公噸的鋼鐵為骨架,80公噸的銅片為外皮,利用30萬顆鉚釘固定支架。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贈送給美國。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開始,基座高約27米,由花崗石混凝土製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公尺深處的混凝土巨柱。該古堡是一座軍用炮臺,呈八角星狀,于1808-1811年為加強紐約港的防衛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個塑像被分成200多塊裝箱,用拖輪從法國里昂運到了紐約。

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參加安裝,成型的銅片用鉚釘固定在鐵骨架上。組裝工作用了半年時間,僅鉚釘就用了30萬個。巨像高達160英尺,立在差不多同樣高的基座上,如此高大沉重的女神,不僅要立得穩,而且還要經得起強勁的海風,為解決這一問題,建造巴黎鐵塔的艾菲爾設計了一座有4支腳支立的鐵塔型內撐結構,塔腿嵌入台基8公尺深處,使神像得以牢牢矗立海邊。28日,美國總統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親自主持了萬人參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禮。1916年,威爾遜總統為女神像安裝了晝夜不滅的照明系統並主持了竣工儀式。1942年美國政府做出決定,將自由女神像列為美國國家級文物。

自由女神像基石上銘刻的猶太女詩人愛瑪‧拉扎露絲(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詩《新巨人》(The New Colossus)中的詩句:

  

歡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自由女神像底座的十四行詩:

  原文: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譯文:

  不似希腊偉岸銅塑雕像
  擁有征服疆域的臂膀
  紅霞落波之門你巍然屹立
  高舉燈盞噴薄光芒
  您凝聚流光的名字 ——
  放逐者之母
  把廣袤大地照亮
  凝視中寬柔撒滿長橋 海港
  「扼守你們曠古虛華的土地與功勛吧!」她呼喊
  顫栗著緘默雙唇:
  把你,
  那勞瘁貧賤的流民
  那向往自由呼吸,又被無情拋棄
  那擁擠於彼岸悲慘哀吟
  那驟雨暴風中翻覆的驚魂
  全都給我!
  我高舉燈盞佇立金門!

到自由女神像,要從曼哈頓南端的炮台公園(Battery Park)中的South Ferry搭渡輪過去。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2687

DSC02690

DSC02875

DSC02876

DSC02877


我一大早到那,碼頭就排滿了遊客。搭渡輪到自由島上,安檢非常嚴格,和搭飛機差不多。隊伍前進速度緩慢,大概排了一個多小時才上船。在排隊時,因為真的很冷,我帶去的衣物又不夠保暖,我平時不愛載帽子,也只好隨便找頂National Geographic送的帽子來戴。

排在我前面的是三個年輕中國人,他們可能排隊排無聊了,就來嘲笑我的帽子,說什麼:「瞧他那帽子XXX的,還什麼國家地理。」(XXX是我沒聽清楚,不是有意消音,反正多半不是好話),他們可能以為我是日本人或韓國人吧,沒想到我聽懂普通話,我就抬頭瞪了他們一眼,過了幾分鐘,學妹就打電話過來,我接了電話就用華語大聲地說話,那幾個大陸仔一定覺得很尷尬吧。

上了船,往自由女神開去的途中,許多遊客就到甲板上拍照,我也不例外。可是在海上,寒風真的很大,我已經把能穿的衣服外套穿上了,共有四件,可是還是完全擋不住寒風,那寒風還是像針一樣一根根無情地刺進身子裡。還好我有神功護體,運點氣還擋得住寒風,一般人可能早就倒地吐白沫了。後來回去也完全沒感冒不適,可見我神功真實不虛。

DSC02698

DSC02713

DSC02719

DSC02723

DSC02728


到了自由女神像,我只能在外圍晃晃,因為要進去,得一週前上網申請,我出發前才知道有那個規定,就只好作罷。那天天氣其實很好,只是海風不小,而且在沒曬到太陽的地方,就冷得要命,我繞著自由女神像一周,只要進入太陽沒直曬的地方,就只能快步快速拍照,手也因為冷到刺骨地痛,差點連相機都握不穩。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2753

DSC02761

DSC02768

DSC02778

DSC02785

DSC02791


我拍完照後,心想不能繼續留在那,雖然我有神功護體,可是一直死命運氣發功很傷元氣,還是先行遁逃為妙,就搭了船到埃利斯島(Ellis Island)去參觀移民博物館。

DSC02796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Statue of Liberty National Monument

Statue of Liberty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閱讀全文...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香江新春】天壇大佛(Tian Tan Buddha)

天壇大佛(Tian Tan Buddha)是一座位於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前木魚峰上的佛像,由中國航天科技部設計和製作,佛像坐在268級的石階上,由202塊銅片組成(佛身160塊、蓮花36塊、雲頭六塊),高26.4公尺,連蓮花座及基座總高約34公尺,重250公噸,坐於三層祭壇上。

大佛之基層分三層次第而上,第一層面積10,000平方英尺(929平方公尺),第二層8,000平方尺(743.20平方公尺),第三層6,000平方尺(557.40平方公尺),其設計參考北京天壇的地基形貌,故名「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耗資超過六千萬港幣,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青銅座佛。天壇大佛於1990年動工,1993年12月29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佛家阿彌陀誕辰日開光。現在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DSC03149

DSC03154

DSC03173


檢視較大的地圖


天壇大佛是依據佛經如來卅二相而設計,面相參照龍門石窟的毗盧遮那佛,而衣紋和頭飾則參照敦煌石窟第360窟的釋迦牟尼佛像,因此大佛兼備隋唐佛教全盛時期造像的特色。

* 坐向:坐南向北,稍稍偏東,朝向北京,有面向中國的涵義。
* 坐姿:稱為「結跏趺」,又稱「全跏」、「正跏」。相傳是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悟正道時的坐姿。
* 面相:面如滿月、額廣平正、雙耳垂肩,慈顔微笑,頂部肉髻螺,青蓮花眼、眉如初月,兩眉之間,有一白如雪,軟若棉的毫毛,向右旋轉。重五噸的佛面,在澆注時加入約兩千克黃金,更添光彩。
* 手印:右手示「施無畏印」,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稱「予願印」,雙掌中心現法輪,代表佛法長存,流轉十方。


DSC03170

DSC03179

DSC03181

DSC03212

DSC03207

DSC03211


天壇大佛的地基面積為2,239平方公尺,內分三層:功德堂、法界堂及紀念堂。三層殿堂由圓型樓梯貫通,中掛一口直徑兩公尺的「瑜伽鍾」,外壁有佛像、手印及捐贈善信芳名,內壁刻有經文,由電腦控制大鐘每隔七分鐘便會自動敲打一次,共敲108次,目的讓眾人「解除108種煩惱」。

* 功德堂:供奉一尊以楠木雕成的地藏王菩薩,同時展覽斯里蘭卡法師維巴那沙拿四幅描述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道、初轉法輪和入滅的繪畫。
* 法界堂:內設佛教書畫展。
* 紀念堂:供奉佛陀真身舍利,於1992年由寶蓮禪寺法師遠赴斯里蘭卡迎來。同層並刻有曾經捐資興建天壇大佛之善信芳名。
* 六天母:大佛對開的六尊舞姿銅像,名爲「六天母獻供」,供品分別是花、香、燈、塗、果、樂,代表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DSC03182

DSC03183

DSC03184

DSC03204

DSC03205

DSC03206

DSC03190

DSC03191

DSC03192

DSC03195

DSC03196

DSC03197


要到天壇大佛,就得走上一段不短台階。天壇的地基可入內參觀,不過裡頭不能拍照。在功德堂內擺有許多靈位,還包括最近剛過世的香港紅星梅艷芳。功德堂還有斯里蘭卡法師維巴那沙拿四幅描述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道、初轉法輪和入滅的繪畫。還有記念品店。

DSC03188

從中間地藏王菩薩雕像旁的階梯往上走可以到二樓的法界堂,那展有佛教繪畫及畫法。再往上走就到展有佛舍利的紀念堂。從記念堂可以走出去,然後從外面的階梯下去,接著就去心經簡林。

DSC03194

DSC03218


天壇大佛(Tian Tan Buddha)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天壇大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閱讀全文...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Window in the Skies - U2

Window in the Skies






Window in the Skies是U2發表於2006年的新歌。

Window in the Skies收錄在精選輯U218 Singles中。

U218


Window in the Skies的歌詞:

The shackles are undone
The bullet’s quit the gun
The heat that’s in the sun
Will keep us when it´s done

The rule has been disproved
The stone it has been moved
The grain is now a groove
All debts are removed

Oh can’t you see what our love has done
Oh can’t you see what our love has done
Oh can’t you see what our love has done
What it’s doing to me

Love makes strange enemies
Makes love where love may please
Soul in a strip tease
Hate brought to its knees

Sky over our head
We can reach it from our bed
If you let me in your heart
And out of my head

Oh can’t you see what our love has done
Oh can’t you see what our love has done
Oh can’t you see what our love has done
What it’s doing to me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Please don’t ever let me out of here!
I’ve got no shame, oh no, oh no!

Oh can’t you see what love has done
Oh can’t you see…
Oh can’t you see what love has done
What it’s doing to me

I know I hurt you and I made you cry
Did everything but murder, you and I
But love left a window in the skies
And to love I rhapsodize

Oh can’t you see what love has done
to every broken heart
Oh can’t you see what love has done
for every heart that cries
Love left a window in the skies
And to love I rhapsodize
Oh can’t you see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U2

閱讀全文...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費城、紐約】華爾街(Wall Street)

華爾街(Wall Street)是一條位於美國紐約市下曼哈頓的狹窄街道。東起百老匯,向西一路延伸至東河旁的南街,橫跨紐約曼哈頓的金融中心。今日,「華爾街」一詞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同時也可以借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我們去參觀華爾街的2007年,是華爾街金融界還大發利市的一年,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工作是許多名校商學院高材生的目標和夢想。不過才過了兩年,現在華爾街金童金女已成了過街老鼠。華爾街金融界才子才女算是世界頂尖的菁英人才,他們大多出身頂尖名校商學院,是一群頭腦非常聰明的天才,居然能發明出一堆原理極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來避險與投機。可是沒想到他們的貪得無厭,卻引發有史以來最慘烈的金融海嘯,把全世界的經濟搞得翻天覆地,到處哀鴻遍野。


檢視較大的地圖


華爾街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的第一個常駐地,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包括: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NASDAQ)、美國證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AMEX)、紐約商業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NYMEX)和紐約期貨交易所(New York Board of Trade ,NYBOT)。許多金融公司的總部都已遷離華爾街,取而代之的是曼哈頓的中城,以及紐約市的外圍地帶,諸如:長島((Long Island))、威斯特徹斯特(Westchester County, NY)、費爾菲爾德(Westchester County, NY)、紐澤西州等地。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納斯達克超過。2005年4月末,紐約證交所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elago),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紐約證交所的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轉彎處南側。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股票交易所(Euronext)合併組成「NYSE Euronext」。

紐約證券交易所有大約2,800間公司在此上市,全球市值15萬億美元。至2004年7月,三十間處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中的公司除了英特爾(Intel Corporation)和微軟(Microsoft Corporation)之外都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華爾街的名稱源自於17世紀來自北邊界的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移民。1640年代,殖民地內的小塊土地由基本的尖木樁和圍籬分隔。而後,為了有效控管來自非洲的奴隸,荷屬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彼得‧斯特伊弗桑特(Peter Stuyvesant),領導來自荷蘭的移民團建造更堅固的柵欄。1653年,這片柵欄被強化強化成一座約3.65公尺(12英呎)高的泥土木板牆。此後,為了抵禦印地安部落、新英格蘭殖民者以及英國人,木板牆便逐漸地被擴張和強化。1685年勘測員沿著原始柵欄劃訂出一條道路,即今日的華爾街。1699年英國人將這面城牆拆除。

18世紀末,交易員和投機者在華爾街街腳的一棵梧桐樹下從事非正式的買賣。1792年,這些人將非正式的買賣轉化為正式的聯盟,訂立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確立了兩個重要原則:一、股票經紀人只能與其他經紀人進行交易;二、股票交易傭金不得低於0.25%。這一組織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

曼哈頓金融區的規模在紐約僅次於中城,是全美國最大的商業區之一。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紐約的企業文化是爭相建造摩天大樓,當時的對手只有芝加哥。即使在今日,金融區的天際線的確保有自己的特色,與位於北側數公里的中城有所分別,縱使大樓的高度略遜一籌。

位在華爾街23號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總部於1914年建造,數十年來這個地址在美國金融中一直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目前正改建成公寓。1920年9月16日中午,摩根大通銀行前一枚炸彈爆炸,造成38人死亡,400人受傷。炸彈引爆前不久,一封警告信被投遞進柏樹街和百老匯路口的信箱,上面寫著:「記住我們不會再忍受下去。釋放政治犯否則你們肯定統統都會死。美國無政府主義戰士。」(原文:Free the political prisoners or it will be sure death for all of you. American Anarchists Fighters.)經過20年的調查當局仍然無法找到嫌犯,1940年聯邦調查局將檔案閒置,儘管仍然有眾多理論試圖解釋華爾街爆炸案和猜測嫌犯的身份。

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並導致之後的經濟大蕭條。在大蕭條年代,絕大多數位於金融區的計畫都被迫延宕,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是少數在20世紀最後三季進行的主要計畫,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非常成功。世界貿易中心事實上是政府投資的計畫,紐約與紐澤西港務局為了刺激下城經濟的發展而 決定建造,國際交易所需的所有工具都已包含在這兩幢超高層複合大樓內。儘管如此,完工後初期大樓內大部分的空間都乏人問津。

但是,部份大型有影響力的廠商的確進駐世貿中心,更進一步吸引其他有影響力的企業買下中心裡的辦公室。有些觀點認為,世界貿易中心儼然取代了華爾街,成為金融區的核心。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中,世貿中心被摧毀,讓1970年代開始興建複合大樓風潮,留下了斷層。九一一恐怖襲擊造成的結果是企業紛紛離開華爾街,原本在紐澤西的臨時地點變成了長期的辦公室,或甚而將業務分散至其他如芝加哥、波士頓等城市。

不管是以什麼角度來看,華爾街本身和金融區確實是充斥著高樓大廈。失去了世貿中心反到讓金融區出現數十年來未曾見過的大規模開發,一部份是歸因於聯 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希望刺激開發的稅賦獎勵。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紀念基金計畫中新的世界貿易中心複合大樓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一幢大樓已經被替換。計畫的中心是541.32公尺(1,776英 呎)高的自由塔(Freedom Tower)。新的住宅大樓也已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同樣受惠於稅賦獎勵,舊的辦公室大樓被整修成住宅。金融區也計畫更新交通系統,包括一個新的通勤車站和福頓街(Fulton Street)的運輸中心。

說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是 「華爾街公司」,並不是指該公司的辦公室在華爾街上,更有可能是在說他們主要從事金融服務業,其公司的總部有可能位於全球的任何一個地點。今天,華爾街的 勞動力主要是在中型和大型企業工作的法律、財經專家。附近的商業區大多是符合這些專家口味的區域性公司和連鎖店,提供他們生活必需品。大部分在金融區工作 的人每天從鄰近的長島、康乃狄克州、賓夕法尼亞州、紐澤西州和北哈德遜村等地通勤至此工作。

華爾街文化被一般大眾認為過於死板,數十年來華爾街的公司為了保護他們自身的利益造就了這些陳規,同時也導致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集團的出現。WASP本義是指美國當權的精英群體及其文化、習俗和道德行為標準,現在可以泛指信奉新教的歐裔美國人。此群體擁有龐大的經濟、政治勢力,構成美國上流社會和中上階層的絕大部分。儘管美國社會日益多元化,但他們的文化、道德觀和價值取向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美國的發展。近年來對華爾街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基本結構問題和拒絕改變確立已久的習慣。華爾街的公司反對政府的監督與管制。同時紐約市又以複雜的官僚制度聞名,讓中產階級企業家難以進入華爾街和鄰近區域的市場。

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銀行系統建立以來,位於金融區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就一直是美國貨幣政策執行的地點,不過制定政策的權利則是在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儲備銀行的中央管理委員會。紐約是美國各州中唯一擁有自己聯邦儲備銀行的行政區,部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紐約龐大的人口。(在1960年代以前,紐約的人口數高居全美國之首,現在則排名第三,次於加利州和德州。)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是聯準會管理委員會中唯一的常任代表,傳統上擔任管理委員會的副主席一職。該銀行地下25公尺有一個用於儲藏黃金的地窖,規模世界第一,其儲藏量甚至大於諾克斯堡(Fort Knox)。

華爾街上的建築風格多以鍍金年代(Gilded Age)為基礎,附近地區同時也受到裝飾藝術(Art Deco)的影響。聯邦國家紀念堂和位於百老匯街口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街上最著名的建築物。此外,亞托羅‧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所雕塑的公牛(Charging Bull)可以說是表華爾街的的代表。1989年12月,莫迪卡將這尊代表牛市的雕塑作為公共藝術,放置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前方,後被移至華爾街附近的博靈格林(Bowling Green)公園。


檢視較大的地圖


相較於商業街(Main Street),華爾街通常指商業影響力大於中小型企業和中產階級的公司企業,有時特別用來代表分析師、持股人、和諸如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人對商業街的印象通常不外乎地區性的企業和銀行,另一方面華爾街則普遍作為私有、重視自身利益的「美國企業」的代名詞。有時華爾街會用以區別投資銀行和財富500強(Fortune 500)企業在影響力、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與小企業之間的差異。

舊式的摩天大樓通常有精美的外觀,但已有數十年這種精緻的美學不曾在現代企業的建築上見到。1970年代建造的世界貿易中心是現今重視實用性的摩天大樓的代表,其外表單調、簡單,世貿雙塔常被批評為長得像兩個高高的盒子。

華爾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經濟力量。對美國人而言,有時華爾街等同精英主義(Elitism)、強權政治和割喉形態的資本主義,但同時華爾街也喚起美國人民對市場經濟的驕傲。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依靠貿易、資本主義和創新,而非殖民主義和掠奪成長的國家和經濟系統的象徵。

在前去華爾街的途中,經過了我常到的世貿中心遺址,在那工程正在進行中,還有PATH的臨時車站,以及一些展覽。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2586

DSC02588

DSC02593

DSC02594

DSC02595


去華爾街的路上經過了三一教堂。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最早於1697年威廉三世英國國教會建立,也是紐約最古老的教堂。曾在1776年9月的一場大火中焚燬。現在看到的三一教堂是1846年再次改建並保存到現在。十九世紀初曾是紐約最高聳的建築,暗紅色的尖塔、玫瑰色砂岩的外觀與銅雕大門讓它風光一時。這個教堂儘管不是紐約最大的教堂,但它面向華爾街,見證了華爾街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的歷史。更因為《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這部電影讓它成為紐約必訪景點之一。教堂的墓地種植了百年老橡樹,埋葬著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發明蒸氣軍艦的富爾頓、1812年戰爭英雄勞倫斯上尉、紐約首份報紙創辦人布雷福德等等,最老的墓碑可溯及1681年,在藏骨堂裡還有獨立戰爭期間兩千名犯人的骨灰。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2602

DSC02603

DSC02604

DSC02613

DSC02631


我們到華爾街時,是星期六,街上冷冷清清的,我們在紐約證交所外拍了幾張照,就去找那隻公牛雕像。

DSC02629

DSC02628


在那公牛前拍了幾張照後,Cindy居然突發奇想要騎上去,就踩著我的背上了去。我們要離去時,有幾個遊客看我們在胡搞,就想用更變態的方式來挑戰,他們就走到牛屁股,然後兩手從背後握著公牛的蛋蛋拍照,還學妹跟他們學,學妹在他們的鼓動下,就只好就範,我們在學妹捉完公牛蛋蛋拍照後就一轟而散。

DSC02636

DSC02640

DSC02643


Cindy在洛克菲勒中心幫學姐買了台Wii,自己拆了來玩,愛不釋手,想要佔為已有,就拗我一起去再買一台。於是我們就晃到洛克菲勒中心去,結果沒貨了。Cindy想說搞不好時報廣場的玩具反斗城有,我們就晃到時報廣場去,結果又撲個空。

Cindy和我就分道揚鏢,我打給HOLY問他們去了哪,他們在100多街正要吃飯,我想反正我也要回到94街的旅館去,就搭了地鐵去找他們。他們在一家小酒館吃晚餐,我們叫了一種特別的熱狗來吃,吃飽了就各自鳥獸散。我第二天想一大早去參觀自由女神像,就沒去和愛爾蘭人在酒館一樣喝到死,就自己一個人買半打啤酒回旅館喝到死。

華爾街(Wall Street)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Wall Stree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