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Earth_flag_PD


明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用心地關心一下地球吧!


世界地球日的基本介紹(來源):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是1970年代于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1990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環保主義者的節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

最初的地球日選擇在春分節氣,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均相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徵著人類要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傳統上在很多國家都有慶祝春分節氣的傳統。早期聯合國也在每年的春分舉行世界地球日的活動。

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Gaylord Nelson在美國各大學舉行演講會,籌劃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Denis Hayes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各地總共有超過2000萬人參與了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組織環保活動成為一種慣例,在美國地球日這個名號也隨之從春分日移動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題也轉而更加趨向于環境保護。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Denis Hayes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由於環境保護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興起,1990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範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他們採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議,協力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許多國家和眾多國際性組織的響應,最終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逾兩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2009年世界地球日活動網站:

台灣地球日| 2009地球日主題:比綠世代Be Green! 天天都是地球日

Yahoo!奇摩綠生活-地球日特輯

Earth Day Network



2009年世界地球日相關網站:

Yahoo!奇摩422世界地球日

小蕃薯/ 飛飛粉筆灰/ 世界地球日/



2009年世界地球日相關影片:









The Sky of Gene的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The Sky of Gene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世界地球日詳細介紹(來源):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全球環境狀況在過去30年裡持續惡化。有資料表明:自1860年有氣像儀器觀測記錄以來,全球年平均溫度升高了0.6攝氏度,最暖的13個年份均出現在1983年以後。20世紀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災害影響的人數平均為1.47億,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一數字上升到2.11億。目前世界上約有40%的人口嚴重缺水,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遏制,在30年內,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將面臨水荒。自然環境的惡化也嚴重威脅著地球上的野生物種。如今全球12%的鳥類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而過度捕撈已導致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枯竭。

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人們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自發地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性的環境保護運動。在這一天,全美國有10000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個社區及各大團體共計2000多萬人走上街頭。人們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畫、圖表,高喊著保護環境的口號,舉行游行、集會和演講,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境。這次規模盛大的活動,震撼朝野,促使美國政府於70年代初通過了水污染控制法和清潔大氣法的修正案,並成立了美國環保局。從此,美國民間組織提議把 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它的影響隨著環境保護的發展而日趨擴大並超過了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

「地球日」誕生後20年中,世界範圍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1972年6月,聯合國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類環境會議,1973年,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許多國家都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和科研機構,環境保護被提上了許多國家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環境問題受到了公眾的普遍關注。在許多重大的國際會議上,環境保護也成為重要議題之一,如1989年召開的44屆聯大、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英聯邦國家首腦會議、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等都討論了環境問題,並通過了關於環境保護的決議或宣言。這說明環境保護已成為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熱點」。越來越多的政治家、科學家、有識之士都強烈的認識到,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會使社會的文明進程將受到巨大阻礙。

由於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國際政治的熱點,1990年的地球日活動組織者們決定,要使1990年的地球日成為第一個國際性的地球日,以促使全球億萬民眾都來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為此,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吁以1990年4月22日為目標日期,舉行高級環境會晤,為締結多邊條約奠定基礎。呼吁各國采取積極步驟,達成協議,以阻止和扭轉全球環境惡化趨勢的發展。同時呼吁全世界願意致力保護環境,進行國際合作的政府,在本國舉辦「地球日」20周年慶祝活動。

慶祝「地球日」20周年活動的呼吁,得到了五大洲各國和各種團體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支持。美國總統布什宣布,把4月22日作為美國法定的地球日,並呼吁公民積極投身到改善環境的行動中去。「1990年地球日」協調委員會主席丹尼斯•海斯事先拜訪了倫敦、巴黎、羅馬、波恩、布魯塞爾等地的活動小組,並得到明確的答復,同意將1990年的地球日作為國際地球日進行紀念。亞洲、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積極響應,組織紀念活動。眾多的國際組織,如國際學生聯合會、青年發展與合作協會等,也都表示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地球日」20周年紀念活動。 1990年4月22日這一天,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舉行了各種各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參加入數達幾億人。從那時起,「地球日」才具有國際性,成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動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世界地球日由来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一個剛滿25歲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園發起和組織的。他在今天被譽為「地球日之父」。但實際上,「地球日」最早的發起人並不是他,而是美國一位政界名人蓋洛•尼爾森(Gaylord Nelson)。1962年,美國威斯康星州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尼爾森,試圖說服肯尼迪總統,進行一次保護野生動物的旅行,以引起公眾注意保護環境,總統十分贊同這個建設性的意見。第二年秋,尼爾森與另外3名參議員,參加了總統這次「十分有意義的」旅行,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尼爾森又醞釀設立「地球日」。1969年夏,尼爾森和參議院的同事成立了一個組織,制定了紀念全國性地球日活動計劃,並於同年9月初宣布了這件事,包括要在全美各大校園內舉辦環境保護問題的講演會等。美國人民的反應極為熱烈,令尼爾森也始料未及。

1969年蓋洛•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後,就設想在劍橋市舉辦一次環保的演講會。於是,他前往首都華盛頓去會見了尼爾森。年輕的海斯談了自己的設想,尼爾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願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動他暫時停止學業,專心從事環保運動。於是,海斯毅然辦理了停學手續。不久,他就把尼爾森的構想擴大,辦起了一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大規模的社區性活動。舉辦 「地球日」的主意就這樣形成了。

他選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為第一個「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國各地大約有2000萬人參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講會。

美國的1970年正是個多事之秋,光纖織物被發明了出來,「阿波羅13號」的悲劇導致登月計劃的失敗,在南卡羅來納州薩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廠發生泄露事故,當時的美國人,終日呼吸著豪華轎車的含鉛尾氣。工廠肆無忌憚地排放著濃煙和污水,卻從不擔心會被起訴或者是受到輿論的譴責。「環保人士」鳳毛麟角,他們只是列在字典裡的單詞,卻很少能夠被人所重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鑒於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美國國會在「地球日」這一天休會,近40名參眾議員分別在當地集會上講話。倫特•杜貝斯、保羅•埃利希以及拉爾夫•納德等美國的名流發表了演講,闡明集會的重要意義。25萬人聚集在華盛頓特區,10萬人向紐約市第五大街進軍,支持這次活動。

據統計,這一天全美有2000多萬人、1萬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個社區以及各大團體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人們舉行集會、游行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畫和圖表,高呼口號,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被譽為二戰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社會活動。這次活動標志著美國環保運動的崛起,並促使美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如美國就相繼出台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等法規;1970年的地球日還促成了美國國家環保局的成立,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1973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國際性環境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

在第一個「地球日」成功舉辦後,各國的政府環保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紛紛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為多個國家共同的環保紀念日。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成為第一個「國際地球日」,有全球141個國家、2億人參與,成千上萬的各項活動在全球各地展開。參與團體舉辦座談會、游行、文化表演、清潔環境等活動來倡導「地球日」精神,並進一步向政府施壓,期盼引發更多關注與政策的制定。據「地球日」 國際協調員麥格拉尚說,140個國家的團體制定了與「地球日」有關的活動。這次活動的規模比廿年前舉行的首次「地球日」活動大得多,很多國家把星期日(1990年4月22日)定為舉行一周活動的高潮。

1990年4月22日這天,全世界有數億人身穿藍綠兩色服裝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他們為紀念 「地球日」廿周年,開展了撿拾廢紙和塑料袋、嚴禁隨地倒垃圾的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提醒人們重視保護地球環境,制止生態惡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為悍衛地球環境、改善地球環境作出貢獻。身穿藍綠兩色服裝是表示為捍衛地球環境而行動的決心。

「地球日」這天,美國全國大約有一億人把汽車放在家裡不用,以防汽車排放出來的廢氣和其他有害的排放物散發到空氣中去。在中國,當時李鵬總理在4月21日通過電視發表了環境問題講話,中央電視台還播放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專題報道。從此,我國每年都進行「地球日」的紀念宣傳活動。

2000年2月末,海斯接受中國的邀請,來中國參加了「中國2000年‘地球日’中國行動」啟動儀式。

在20世紀90年代末,蓋洛•尼爾森和布魯司•安德森(太陽能建築師、作家、新罕布什爾州「地球日」組織者)共同為把「地球日」辦成一個年度性、高水准的活動,創辦了「美國地球日」組織。「地球日」網頁於1995年開通。1999年「美國地球日」 組織更名為「地球日網絡」,成為一個面向全世界、推動每年「地球日」國際活動的組織。2000年的「地球日」,又是由蓋洛•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領導,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在1970年「地球日」的基礎上,加入了全球性的公眾運動,並充分利用了網絡這一新興的信息手段,把各國人民的智慧和熱情都聚集在了一起。在蓋洛•尼爾森、丹尼斯•海斯和其戰友們的努力下,今天的「地球日」已真正成為全地球的節日,提醒著人類保護地球、善待地球。

  
「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

丹尼斯•海斯,生長在美國華盛頓州環境幽美的哥倫比亞河峽谷,他從小養成愛好大自然的個性。到了大學時代,他雖然讀的是法律,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環境問題的關心。

第一個「地球日」活動之後,被稱為「地球之父」的海斯先後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諾州政府任職,研究制定有關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後又得到美國當時的能源部長施萊辛格的贊賞,擔任了由能源部經辦的太陽能研究所的所長。海斯一直從事環保活動,1955年,他同朋友們一起討論籌辦紀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動。他的倡議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聯合國的支持。

鑒於丹尼斯•海斯在環保事業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他曾榮獲Sierra Club、聯邦野生動物協會、美國慈善協會、美國太陽能協會、遠離戰爭組織和Interfaith Center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的最高榮譽獎項。丹尼斯•海斯還榮獲了1978年度,35歲以下傑弗遜最佳社會服務獎,還曾被形像雜志(Look Magazine)評為20世紀100個最具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並被國家奧杜邦協會評為100個最傑出的環保人士之一。在2000年又被著名的時代周刊(Time Magazine)提名為100個「地球英雄」之一。


世界地球日主題

  歷屆世界地球日主題:

  1974年 只有一個地球。;
  1975年 人類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 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 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 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 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 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 環境與和平。;
  1987年 環境與居住。;
  1988年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年 警惕,全球變暖!;
  1990年 兒童與環境。;
  1991年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個地球——一齊關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 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年 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1年 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年 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年 善待地球,保護環境。;
  2004年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
  2005年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2006年 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
  2007年 善待地球--從節約資源做起 。;
  2008年:善待地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009年:綠色世紀


世界地球日相關

你可以做些什麼?


記得國際知名圖畫作家芭芭拉.庫尼(Barbara Cooney)的名作《花婆婆》(Miss Rumphius),故事中的小女孩對她爺爺說,我長大之後,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然後,我要住在大海邊。她的爺爺說,這些都很好……但是,你還要再做一件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於是,小女孩長大後,選擇在海邊種滿了美麗的紫藍色扁豆花,美化地球。Who say you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 (誰說您不能改變世界)?你呢?特別是在4月22日國際性地球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你選擇如何行動呢?

  一、 食:
  (1)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畜牧業消耗大量的谷、豆類,也消耗大量珍貴的水;為了放牧牛只及飼養豬只,犧牲原始森林,造成溫室效應)。
  (2)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處,吃不完打包回家)。
  (3)禁食一日(體驗體內環保滋味)。
  (4)拒用保麗龍,並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紙杯(保麗龍是一種致癌物質,它同時破壞保護地球的臭氧層。喝咖啡的保麗龍杯子、自助餐盤子,幾百年後還是垃圾,繼續污染環境)。
  (5)拒絕購買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讓台灣的森林消失、破壞山地水土保持,無法發揮儲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農藥與肥料,污染水源與水庫的生態)。;

  二、 衣:
  ⑴認識衣料來源: 1.選購天然棉、麻等自然材質(有機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標來購衣及保養衣服,以延長衣服的壽命。
  ⑵需求量的決定,依:洗衣的次數、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 經濟狀況等四要素來決定購衣頻率,盡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質不重量)。
  ⑶舊衣新穿要訣:
  ①自我的認知:體態、膚色、生活型態的考量。
  ②找出流行的重點:如長短、色調等,一般以簡單、好的剪裁(立體 裁剪)最能表現出人與素材的互動關系。
  ③配件因體積小、變化多、效果佳、收藏較易,如圍巾、別針、皮帶 ,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來凸顯穿衣藝術的效果。

  三、 住:
  ⑴多用二手家具(無論買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具,既可回收再 利用、節省資源,若能在辦公室、社區、網路舉辦定期二手舊貨交換的跳蚤市場,既環保,又可互助,增進人際間的情誼)。
  ⑵多用植栽綠化來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過度性的裝潢布置,應以簡單、天然為原則。居家布置不必都要人造的材料,不妨多用生態性的自然材料。多種花草盆栽,盡量用本土性的樹種,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質性的鋪面)。
  ⑶請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盤、刷牙、洗臉,以節約珍貴的水源(中國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國,目前南台灣已陷入嚴重干旱,但我們目前的使用水的需求量卻已經到達民國100年的標准。法國目前節約用水的宣導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們的用水量持續惡化,我們也將面臨相同的處境。
  ⑷房間之電源、冷氣集中使用(盡量少一間房間開一部冷氣,人少時盡量集中辦公,減少冷氣、電燈用量)。

  四、 行:
  ⑴走樓梯,不搭電梯(住在大樓者,無論在辦公室、或家裡,若您不趕 時間,不妨試著安步當車,試著不搭電梯,改走樓梯,既節省能源,又可運動健身)。
  ⑵出門多走路、騎自行車、利用大眾運輸系統、少開車和騎機車。
  五、其他:
  ⑴如果您飼養寵物,請拒絕購買貓狗防蟲圈。(當您丟棄貓狗防蟲圈,其殺蟲劑的成分,對地球的殺傷力很強,並會對動物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⑵拒絕購買用動物做實驗的產品。(大量殘忍無謂的動物實驗計劃,除浪費納稅人的稅金,造成自然基因遺傳的問題之外,亦對生態環境與重大衛生問題沒有太多的協助與改善。)
  ⑶拒絕拿取或使用氣球(氣球是非常難分解的化學品,它造成地球上嚴重的污染,除此之外,當氣球飄走,可能導致野生動物(老鷹,鯨或海龜等)誤食而死亡的現像。


全球十大環境問題

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釐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淨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 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裡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黃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東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愈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