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20日 星期一

英雄


終於等到了武俠鉅片《英雄》的上映,到電影院看部預期在大銀幕上才有感覺的電影。

其實,早在電影《英雄》的上映前,我早搶鮮到時報悅讀網訂了原著小說,李馮的《英雄》來看。我很少這麼「驚輸」的,不過網路上的文摘,讓我眼前一亮,好個簡潔明快的文筆!文字鏗鏘有力!讓我不勝好奇故事的最後發展。

把小說讀完,心中只覺得:「好!」

於是對電影就懷著不少期待。雖然早捉到V8版(還是大馬國貨哦:p),但沒看過就刪掉了,堅持好電影應該到到電影院內才看。

看過了電影,真的要鼓氣勇氣,才能承認真的有些失望,畢竟花了二百一到電影院看了部國際名導張藝謀,花了十億資金打造的史詩武俠鉅作,實在不甘承認自己上了當!

不過,看了電影終於還是有個好處可以讓我借題發揮寫篇第一篇影評,或小說評。不過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還是別往下看了,以免破壞了觀影和閱讀的樂趣。

李安的《臥虎藏龍》是真的不必再說了,必然是華人電影史上的經典。這使得後來者都以其為榜樣,想要以他為師,或超越他。張藝謀的《英雄》或許有較勁的意味,但李安的《臥虎藏龍》把有趣的武俠電影元素都用得差不多了,那張藝謀還有什麼戲可唱?有,還有一個元素是李安沒有用到的。就是「俠客行」的豪壯情懷:

「趙客縵胡纓,吳釣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樑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何為「俠」?小說中有解釋道有一種是「遊俠」,是追求流浪的自由者,以除暴安良為生活的點綴;另一種是「死士」,士為知己者死,其中最代表有候嬴和朱亥。「俠客」者是能為朋友赴湯滔火,捨身取義之人!但取什麼義呢?國家人民之性命啊!這就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裡高呼的一個口號:「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但《英雄》呼喊出的卻是一個更大的口號:「天下」!

秦王暴戾,鯨吞蠶食六國,六國無不以除之為大快!刺客在當時或許是一種榮耀,刺客換句話說也可以是一種「俠客」。刺客深入宮中,就算能功成,但卻未必能身退。所以當刺客不啻是一種為理想的犧牲。

刺客無不以能身處秦王百步、十步為夢想的實現條件。但有一個身懷絕世武藝之刺客進了宮中,距秦王十步,甭說三千鐵甲,就是有百萬雄師,蓋不能擋!但歷史就維繫在一個人的一念。

因為,殺與不殺?該殺不該殺?要殺不要殺?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都成的問題。一個人十年練劍,算儘了所有心計,站在一個所有刺客都夢寐以求的位置,結果所有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結果。但為什麼?

小說的故事非常成原創性,故事張力十足,對人性和價值觀的刻劃,有一定深度。對俠客們的內心世界,價值觀的取捨,描述得甚豐富。可是這在電影中,失落了。小說中許多精湛關鍵的情節都省略掉了。人物對白不多,或許導演是要營造一種意境,但感覺上內涵不足。取景都是在中國最風光明魅之處,但漂亮的風景取代了對人性的深刻刻劃,反而成為一種空洞。演技精湛的卡士,演起來卻只浮於表面,浪費了。

而電影中的武打場面,是程小東指導的,但跟他之前的作品如《東方不敗》和《少林足球》等相比,實在沒什新鮮的感覺。而且有幾場武面,像無名對戰長空,感覺很做作。在小說中,無名對戰長空,只出了一招,可是那一招充滿張力,充滿掙扎,在電影中只成了普普通通的武打場面而已。殘劍和秦王的對決,綠布飄揚,顯得花俏紛亂。

小說中殘劍飛雪的三個故事三種解釋都非常精彩,而其中有紅色畸情的變態,有藍色愛情的犧性,有白色現實赤祼祼的殘酷。

紅色的故事,充滿嫉恨,今人血脈賁張。其中的愛恨情仇,刻劃了人性最脆弱的一面。

藍色的故事,充滿愛意:愛侶之愛,朋友之愛,國家之愛。刻劃著人性最崇高的一面。

白色的故事,是真實的!交織著愛恨情仇和理想,有人性的崇高,也有人性的脆弱。

在白色的故事中,長空願意為素昧平生的朋友,獻上自己最厚重的禮物--刺秦的理想:

「斷余臂兮,余心傷悲!余心傷兮,事不復成!事不成兮人將逝,王兮王兮奈我何?」卻原來是這樣唱的:「斷余臂兮,余心歡喜!余心喜兮,大事將成!事將成兮人將逝,得一知己復何求?」

紅色的故事,無名把一個人想簡單了--秦王。藍色的故事,秦王卻把一個人想簡單了--殘劍。

殘劍也有他的理想--俠士的理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士為知己者死,擔天下之興亡......」

可是他的理想,卻讓他自己受折磨,讓他的愛人痛苦,讓他的朋友掙扎。殘劍的殘劍,負載的是候嬴和朱亥的俠義,他的書法包含劍術的最高境界,然而他的深愛不能瞭解他原諒他的飛雪。為了讓他最深愛的人相信他,他選擇迎向那一劍......

秦王該不該刺,是一個甚大的價值觀之問題!

刺了他,天下就太平了嗎?

不刺,靠那十幾年的信念過活,受朋友性命相託的無名,真的要相信不刺秦王是為「天下」嗎?

在中國的歷史中,統一和分裂的局面各半。怎麼說統下就是為蒼生?還是因為人太貪婪了,尤其是有權勢之人。天下蒼生,就為了王公權孫的權謀為苦受難。統一了,人民可以享受太平,就算是種壓抑的太平。天下大同談何容易啊,這真是個複雜而頭痛的問題啊!不過在那個兵馬倥傯、烽火連年的戰國時代,諸候征戰連連,無不以一統天下為己任。識實務為俊傑,統一或許是潮流--無法逆轉的歷史洪流。

天下的蒼生之苦與樂,就承載在英雄的一念間。難為他們了。

不過長空說得好:「天下是什麼?歷朝更迭,誰稱了王,就算擁有天下嗎?那不是天下!人們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得三個知己便得了天下!殘劍飛雪無和名,素昧平生,卻能以性命相託,彼此瞭解對方的心。他們三個,是為天下而死的!所以他們三個是真正的知己!就是天下,是天下真正的英雄!」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